華林證券成立于1997年,于2019年在深交所上市。公司主要通過總部以及下屬分支機構從事財富管理、投資銀行、資產管理以及自營業務等,通過全資子公司華林創新從事另類投資業務,通過全資子公司華林資本從事私募股權投資業務。公司主要業務有信用及經紀業務、投資銀行業務、自營業務、資產管理業務、其他業務。
2023年12月29日,華林證券發布公告稱,公司收到西藏證監局《行政監管措施事先告知書》,公司的私募資產管理業務存在7個方面問題,西藏證監局決定對公司采取責令改正并暫停新增私募資產管理產品備案6個月的監督管理措施。經查,華林證券私募資產管理業務存在七大問題:
一是存在個別資管產品投資最終投資者的關聯債券,具有通道業務特征;
二是投資標的、交易對手備選庫管理不完善;
三是交易系統風控指標設置存在缺陷;
四是非標投資存續期管理存在不足;
五是信息披露存在遺漏;
六是關聯交易管控機制不健全;
七是人員及薪酬管理機制不健全。
對此,華林證券表示,公司2022年資產管理業務的營收占總收入的2.81%。暫停新增私募資產管理產品備案事項不影響公司現有凈值型產品正常運作,對公司收入和利潤的影響較小。目前,公司各項業務經營情況正常。
2023年兩度被采取監管措施
回溯公告,2023年4月8日,華林證券就因存在內部制衡和隔離不足,崗位授權管理和業務人員從業資格管理不到位,未及時報告或報備新業務的問題,被西藏證監局采取責令改正的行政監管措施。
2023年前三季業績雙降
券商行業的馬太效應越來越顯著,華林證券作為小型券商業績不佳。橫向對比來看,2023年前三季度,43家券商中,僅有8家營收和歸母凈利潤出現雙降,其中華林證券下滑最多。根據2023年三季報,華林證券當年1—9月實現營業收入7.53億元,同比下滑26.71%;歸母凈利潤1.87億元,同比下滑57.24%。
營收占比最小的資管業務實現同比增長外,華林證券的經紀、投行和自營業務均下滑。
根據三季報數據,2023年前三季度,華林證券實現經紀業務凈收入3.29億元,同比下滑21.28%;其中,第三季度實現凈收入1.07億元,環比下降8.14%;投行業務方面,2023年前三季度,華林證券實現投行業務凈收入0.89億元,同比下滑5.05%。
值得一提的是,受益于資本市場活躍度提升,2023年前三季度,自營業務是券商行業中表現亮眼的業務板塊。據Wind統計,2023年前三季度,43家券商中只有3家自營業務收入同比下滑,其中就包括華林證券。
數據顯示,2023年1—9月華林證券自營收入-1623.13萬元,而2022年同期自營業務收入為1.17億元。此外,公司的投資收益從2022年同期的1.52億元減少至1.21億元。
兩年兩次更換CEO
華林證券的管理層也并不穩定,兩年兩次更換CEO。2023年10月11日晚間,華林證券披露董事及高管人員變動。根據公告,趙衛星因個人原因申請辭去公司董事、執委會主任委員兼首席執行官職務,亦不再擔任第三屆董事會風險控制委員會主任委員及戰略規劃與ESG委員會委員職務,而趙衛星執掌華林證券并未滿兩年。2023年9月,華林證券還更換了首席信息官。
來源: 長江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