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是用戶福利的活動卻成為了別有用心之人“薅羊毛”的工具。
近日,《華夏時報》記者發現,在部分社交平臺,出現了消費者求購利率優惠券,還有用戶轉讓優惠券,也有黃牛發現了“商機”,通過低吸高拋獲利。
5月21日,北京市盈科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律師沈哲在接受《華夏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消費貸折扣券是無償贈與消費者使用的,違規倒賣并從中牟利,不僅擾亂了消費貸款環境,還導致折扣券的效果大打折扣,對銀行和消費者造成經濟損失。
易觀分析金融行業高級咨詢顧問蘇筱芮也表示,倒賣銀行優惠券不僅涉及券碼的合規性,也要提防此類行為可能產生的詐騙。
“有償收閃電貸利息券”、“跪求貸款優惠券碼,利率做到3.6%左右即可”、“消費貸8折優惠券,有償出售”等,在部分社交平臺,出現了用戶有償尋求消費貸利率優惠券兌換碼,以及出售兌換碼的帖子。更有甚者,在一個出售信息下,有幾十條求購留言。
記者了解到,銀行信貸產品利率優惠券都有獲取門檻,以招商銀行閃電貸為例,該類券碼屬于個人信用類借款,用于個人消費,結果由系統綜合審批決定,根據用戶貸款頻率,負債比率、個人征信等信息是否能達到系統申請參數。
有銀行信貸經理表示,通過“灌券”,不少客戶的利率從8%降到了4%,但低利率優惠券申請的時間窗口也非常短,部分申請只開放一天。
不難看出,該類券碼更多地針對真正有需求的客戶。
記者通過實際操作發現,在優惠期內用戶需先提交申請,成功獲取額度后,銀行會在特定時間發放優惠券碼,有利率打折券,如6.6折、7.5折、8.5折,有效期一個月左右,也有直接給定額度的利率優惠券,如表明年化利率3.2%,有效期為一周。
具體來看,在部分銀行APP首頁點擊“借錢”,再點擊“立即借錢”,并由系統估計額度和年利率,按提示輸入券碼進行兌換,一張優惠券僅可使用一次,“灌券”后年利率可進一步降低。
以申請10萬元消費貸產品為例,假設銀行最初給定某用戶的年利率為8.64%,按照貸款時長36個月計算,在等額還款方式的前提下,利息總額約為1.43萬元。通過疊加使用利率優惠券,以新用戶可享有4.05%的折扣利率計算,同樣的貸款時長和還款方式,利息總額約為6366.44元,兩者相差近8千元。
券碼到底能否轉贈?轉贈的券碼是否有效呢?
記者了解到,目前,市面上各銀行推廣的消費貸利率優惠券通常采取銀行主動發放、客戶經理向用戶推廣等方式,很難通過倒賣的方式供他人使用。
銀行的券碼會直接發放到用戶賬戶中,在貸款界面雖顯示可輸入優惠券券碼,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并不需要輸入,只需要勾選券碼即可。
通常情況下,使用他人低利率優惠券的用戶,個人初始利率往往較高,還款能力相對不足,產生的信貸風險較大,如果無法按時償還債務,容易導致銀行貸款出現壞賬,不良率上升。對于出售優惠券的消費者而言,銀行消費貸優惠券多為實名制發放,倒賣不僅容易造成個人信息泄露,也可能影響后期自身用款。
薅羊毛可能也違法?
記者梳理發現,在促內需擴消費的大背景下,中國銀行、中國農業銀行、招商銀行等銀行均推出了消費貸優惠活動,其中招商銀行力度最大。
消費貸產品利率優惠券是商業銀行助力消費復蘇,踐行普惠金融的方式,這些本是用戶福利的活動卻成為了別有用心之人“薅羊毛”的對象。
那么,在社交平臺倒賣優惠券違法嗎?
沈哲表示,消費貸折扣券是銀行為了增加消費貸業務而推出的優惠活動,持有消費貸折扣券的顧客可以獲得超低利率的貸款活動,是一種有價票證。消費貸折扣券是無償贈與消費者使用的,違規倒賣、使用銀行消費貸折扣券并從中牟利的行為,不僅破壞了市場經濟秩序,擾亂了消費貸款環境,還導致消費貸折扣券的效果大打折扣。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處罰法》五十二條的規定:偽造、變造、倒賣車票、船票、航空客票、文藝演出票、體育比賽入場券或者其他有價票證憑證的。處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處一千元以下罰款:情節較輕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處五百元以下罰款。另外以非法占有為目的,用虛構事實或隱瞞真相的辦法大量套現消費貸折扣券,進行倒賣獲利較大的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二百六十六條規定,還涉嫌構成詐騙罪。
2022年6月,太原警方查處一起倒賣政府消費券案件,違法嫌疑人趙某于2022年5月29日至6月11日,通過組建微信群,以1.5折至4.5折的價格收購政府消費券,之后通過微信出售,從中牟利3000余元。警方已對趙某作出行政拘留15日并處罰款500元的處罰。
“黃牛參與倒賣優惠券的確會存在風險隱患。從個人用戶側來說,不排除存在一些打著‘倒賣’旗號實施的詐騙行為,或者通過夸大宣傳等方式來誘導購買,此類交易通常在社交平臺一對一私下進行,受騙后維權難度大且成本較高。”蘇筱芮表示。
從銀行機構側來說,蘇筱芮表示,不符合相應資質的用戶通過其他手段獲取到了貸款優惠是否會帶來潛在業務風險,以及是否存在為獲取優惠券采取的非法科技手段、內外勾結等行為均需評估,如若事態擴大將可能對整個貸款市場的正常秩序造成擾亂。
“在二手交易平臺,除了消費貸折扣券,政府發放的各類消費券也出現了明碼轉讓。”沈哲表示,對于銀行而言,倒賣消費貸折扣券的行為,不僅擾亂了消費貸款環境,也影響了銀行的貸款業務,以致達不到預期的貸款效果。??????????????????????????
華夏時報
主管單位:中國反腐敗司法研究中心
主辦單位:企業廉潔合規研究基地
學術支持:湘潭大學紀檢監察研究院
技術支持:湖南紅網新媒科技發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