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放管服”的大趨勢中和疫情的沖擊下,市場監管系統一方面通過開展民生領域案件查辦“鐵拳”行動,嚴格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四個最嚴”(最嚴謹的標準、最嚴格的監管、最嚴厲的處罰、最嚴肅的問責)要求;另一方面實行免罰清單等柔性執法方式,貫徹中央“六穩”“六保”和優化營商環境的決策部署,以實現市場監管執法稽查力度與溫度的均衡統一。
目前,市場監管部門面臨著監管對象多、法律法規龐大、執法環境復雜的局面,如何在“放管服”的大趨勢中和疫情的沖擊下,既落實好習近平總書記“四個最嚴”要求,又要貫徹中央“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知識產權強國”“質量強國”“六穩”“六保”和優化營商環境的決策部署,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實現市場監管執法稽查力度與溫度的均衡統一,是擺在我們面前的現實問題。
一、市場監管執法稽查力度與溫度均衡統一的現實需要
(一)中央有要求。為適應市場經濟要求,中央高瞻遠矚,提出“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知識產權強國”“質量強國”的重要部署。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要“支持中小微企業發展。深化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深化要素市場化改革,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完善產權保護、市場準入、公平競爭、社會信用等市場經濟基礎制度,優化營商環境。”同時,報告還強調要“加強反壟斷和反不正當競爭,破除地方保護和行政性壟斷,依法規范和引導資本健康發展”“加大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重點領域執法力度”。
(二)經濟有需求。市場經濟建設要求政府從原來的“大政府”變成“小政府”,而社會建設則要求政府從原來管生產的“生產型政府”變為保障民生、維護市場秩序的“服務型政府”。當前,我國發展進入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并存、不確定難預料因素增多的時期,必須準備經受風高浪急甚至驚濤駭浪的重大考驗。要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要積極發揮民營企業在穩就業、促增收中的重要作用,采取更有效的措施支持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發展,支持平臺企業在創造就業、拓展消費、國際競爭中大顯身手。
(三)民眾有期盼。當前,線上經濟迅速崛起,網紅經濟、直播帶貨、網絡購物等消費新業態、新模式、新場景應運而生,不斷創造著新的市場奇跡。民眾期盼在安心舒適的消費環境中享受高質量的消費供給,而市場的盲目性和逐利性容易導致出現壟斷和虛假宣傳、混淆、不當有獎銷售、刷單炒信等市場違法行為。面對新挑戰,傳統的“一刀切”執法模式已不能適應市場主體多元化、市場環境復雜化的需要。執法機構應根據市場需求,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準繩,不斷創新執法機制,更好地服務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
二、市場監管執法稽查力度與溫度失衡的表現
(一)法規“工具”化。部分行政執行人員沒有實際理解依法行政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執法為民的意識比較淡薄,不能很好的處理執法目的與民生問題的矛盾交集,存在法規“工具”化現象。主要表現為,一是將行政法規變成一種管理的“工具”,從而導致在實際工作中出現利用職權壓制法律的現象,嚴重影響了行政執法工作的質量。二是偏重剛性執法,過于強調執法行為的單方性和強制性,在形式上注重法律的作用,卻忽視了實質層面上的法律。三是往往以公共利益為名而忽視行政相對人的權利,輕視執法的社會效果、群眾的感受,極容易造成行政主體與行政相對人之間權利與義務的不平衡,產生執法功利化傾向等,導致部分相對人不信任甚至用“暴力抗法”來阻卻行政機關的“不正當執法”。
(二)柔性執法有偏差。柔性執法這一非強制性的執法方式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以及政府職能的變遷,已經越來越廣泛地運用于各個行政管理領域之中,但在執行時存在一定的偏差。一是柔性邊界模糊。混淆免罰與免責,不能解決根本矛盾,容易出現縱容違法犯罪或類案不同罰現象。須知免罰不等于免責,要通過行政指導等方式,督促企業履行市場主體責任,對拒不改正的依然要通過行政處罰甚至刑事處罰予以震懾。二是在現行的法律框架內,針對法律、法規存在滯后、空白的方面,按照法治發展的大方向和總趨勢,創新觀念,爭取資源,尋求制度突破,靈活運用法學原理解決執法難題的積極行政做得不夠。
(三)群眾工作有欠缺。部分辦案人員目光僅鎖定在辦案上,沒有依法能動地去化解矛盾糾紛,只是就案辦案,缺乏充分釋法說理或者釋法說理不到位,沒有實現案結事了人和的效果,導致局部矛盾擴大化的不良后果。案件處理本身實體程序正確,辦案人員由于對當事人缺乏人文關懷,做群眾工作能力欠缺或者語言生硬、態度冷漠,會讓群眾感到沒有人情味,體現不出執法的溫度。“榆林芹菜案”“拍黃瓜案”“某酒店倒掉43瓶未喝完礦泉水被罰”引發輿情,多是因為公眾對法律法規的不了解,這就對執法部門的普法宣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市場監管執法稽查力度與溫度均衡統一的舉措
(一)轉變執法理念。法律的正當性不在于制裁,而在于內在的精神訴求。執法的目的是實現法律法規所設定的目標,執法人員必須秉公執法,嚴肅執法,嚴格按照法律規定和程序辦案,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但嚴格執法并不意味著“冷漠執法”,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行政執法行為以國家強制力為背書,執法人員并不是高人一等,雙方權利義務是對等的。有理不在聲高,“怒吼斥責”式執法不可取,可以學習借鑒下中國“外交天團”,他們說過的話,字字鏗鏘、句句在理、不卑不亢、擲地有聲。在冷冰冰的法律條文背后更多的應該是以人為本的價值取向,不能片面的追求執法結果,而是應該更加注重執法過程,更多地給予相對人人文關懷,在實現行政目標的同時使相對人加深對法律的信任,從而樹立起法律的權威性。
(二)強化責任擔當。行政執法工作面廣量大,一頭連著政府,一頭連著群眾,直接關系群眾對黨和政府的信任、對法治的信心。江西省九江市市場監管局在遵守法律規定的前提下,選擇更加人性化的執法措施,在糾正違法行為的同時,勇于擔當,盡可能為企業預留空間,助力企業紓困解難。一是升級“免罰清單”。2020年,根據法律法規的基本原則,列出了輕微違法違規行為49條免罰清單,2022年,又在全省率先制定《九江市市場監管領域輕微違法行為不予處罰清單(2022 年版)》,依法將免罰清單進一步擴充為118條,對當事人主觀上屬于無心之過,客觀上首次違反規定,且沒有造成實際危害后果的予以免罰,給予行政指導,要求當事人改正。二是首創“減罰清單”。針對食品經營者銷售不合格食用農產品,貨值不大,但依法又不能夠免罰,同時食品經營戶采取有效措施減輕或者消除食品安全風險,未造成危害后果的情形,制定了全省首份經營食用農產品違法行為“減罰清單”--《部分食用農產品市場銷售質量安全違法案件減輕處罰事項裁量指導意見》,在經營戶符合法定減輕處罰條件的前提下,根據貨值金額等因素進一步細化了減輕處罰的具體標準額度,緩解了小微企業、個體戶經營壓力。三是強化“懲教結合”。在執法辦案中既不是一罰了之,也不是一免了之,而是始終堅持處罰與教育相結合,教育企業自覺守法。2020年,制定了《九江市市場監督管理行政執法處罰與教育相結合實施意見(試行)》,2022年又進一步推出《關于進一步深化懲教結合強化三色管理工作的實施方案》,明確作出行政處理意見后,根據當事企業的實際情況提出具體教育規范意見,“一案一書”制定《行政指導意見書》,詳細告知企業應該做哪些,不能做哪些,做了不該做的有哪些后果等,讓企業真正理解處罰不是目的,以此帶動更多市場主體自覺誠信守法。
(三)加強能力建設。涉及市場監管部門執法業務的法律、法規、規章等法律依據共513部,還有難以統計的規范性文件,且隨時都在更新,任務繁重、業務廣泛,很多領域都有交叉涉及,面對眾多的法律法規執法人員很難吃透吃全,所以加強業務培訓,提升執法能力應是市場監管部門的一項長期工作。九江市市場監管局出臺《關于進一步加強執法稽查工作的意見》《關于認真學習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進一步加強隊伍自身建設的意見》等,進一步強化隊伍建設,加強機關文化建設,推進執法融合,通過舉辦能力提升培訓班、組織參與各類競賽活動和收聽觀看上級組織的各類業務培訓課程,持續提升執法辦案水平,引導執法人員著重培養法治思維,運用系統觀念、整體思維和法治思維來全面理解和把握法理情的有機統一,促進辦案理念、辦案思路、辦案方法和工作機制全面更新。
(四)抓好法治監督。完善案審機制,提高對履行行政執法責任制過程的監督管理水平,對案件線索核查調查、案件審核、處理決定、行刑銜接、案件時效等各個環節進行“全鏈條”把關。加強對市場監管領域行政處罰和行政強制事項的源頭治理,少用慎用行政強制措施,落實好《關于市場監督管理綜合行政執法有關事項的通知》,強化案后回訪。九江市市場監管局在案件辦理完成后,無論是作出行政處罰還是免于處罰,都會上門進行回訪,派督查人員核查當事人整改工作情況以及執法人員依法行政情況,聽取案件當事人對市場監管執法的意見和建議,宣傳市場監管法律法規。
(五)注重“打”“宣”結合。積極應對輿情,做好普法宣傳。堅持法治原則,兼顧情理,注重在法律適用過程中闡釋法律背后的價值要素,準確把握社會公眾的認知和常情常理,展現執法溫度,向社會傳遞公平正義理念,努力在市場監管執法稽查個案中最大限度地釋放執法善意,努力實現最佳的法律效果、政治效果、社會效果,實現實施一個處罰,教育一家企業,規范一個行業,以此帶動市場主體持續守法誠信。
依法治國是我國法治化進程的終極目標,也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九江市市場監管局始終堅持人民至上,注重執法力度與溫度均衡統一。一方面,以民生領域案件查辦“鐵拳”行動為主抓手,重拳出擊侵害群眾利益、危及群眾健康安全及損害市場公平競爭秩序等嚴重違法違規行為。2023年2月,九江市市場監管執法稽查局作為全省唯一一家地市級單位,榮獲“民生領域案件查辦‘鐵拳’行動突出貢獻集體”,被市場監管總局通報表揚。另一方面,對市場主體盡量以包容審慎的態度,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執法行為中都能看到風清氣正、從每一項執法決定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義,達到小懲大誡目的。2022年全市系統免罰255件,免罰金額546.9萬元;適用省局“從輕處罰清單、減輕處罰清單和少用慎用強制措施清單”中,從輕58件,減輕74件,減輕罰款190.2萬元,少用慎用行政強制措施11件;市本級已開展案后教育工作270起,這方面工作得到了群眾的高度認可,有多家企業送來錦旗,人民日報客戶端也進行了報道。
參考文獻
1.王丹竹.疫情視域下行政執法力度與溫度的均衡統一路徑研究[J].石家莊鐵道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15(02):59-63.
2.趙宇峰.政府改革與國家治理:周期性政府機構改革的中國邏輯——基于對八次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的考察分析[J].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62(02):121-130.
3.顧德志.城市化背景下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問題研究[J].云南大學學報(法學版),2014,27(5):74 -78.
4.任磊.在刑事檢察辦案中統籌兼顧法理情[N].檢察日報,2023-02-07(07).
作者 | 江西省九江市市場監管執法稽查局 徐鵬 田永潔 市場監管半月沙龍
主管單位:中國反腐敗司法研究中心
主辦單位:企業廉潔合規研究基地
學術支持:湘潭大學紀檢監察研究院
技術支持:湖南紅網新媒科技發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