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人民法院黨組書記、院長周強參加黨的二十大山東代表團發言表示: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報告,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提供有力司法服務。他說,各級法院要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深刻把握新時代新征程黨的歷史使命,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的二十大報告精神上來,統一到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決策部署上來,堅持人民至上、堅持自信自立、堅持守正創新、堅持問題導向、堅持系統觀念、堅持胸懷天下,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不斷作出新的更大貢獻。要認真學習貫徹十九屆中央紀委工作報告,牢牢堅持嚴的主基調不動搖,以全面從嚴治黨永遠在路上、黨的自我革命永遠在路上的執著,依法懲處腐敗犯罪,一刻不放松地推進全面從嚴管黨治警,健全一體推進“三不腐”制度機制,確保法院隊伍絕對忠誠、絕對純潔、絕對可靠。
中國反腐敗司法研究中心企業廉潔合規研究基地注意到長江日報報道武漢百名法官輪值“周二之約”,市民百余法律難題全部迎刃而解。報道稱,武漢百名法官入駐大武漢客戶端“周二之約”專欄,輪值為群眾提供法律咨詢服務。“周二之約”是武漢法院與長江日報報業集團于2008年聯合開辦的法律服務專欄,至今600余名(次)院長、庭長、資深法官在這里線上線下為群眾普法、答疑,化解矛盾。2022年9月20日,百名法官入駐大武漢客戶端“周二之約”專欄,特邀發起人——武漢市漢陽區法官執行局副局長李沖輪值,為群眾解決執行難題。消息一經發布,當天引來10余萬網友圍觀、互動。
截至10月11日上午9時30分,專欄共收到群眾留言173個,除去內容不全和涉及在審案件的,有效提問107個,輪值法官全部答復。近年來,“周二之約”專欄圍繞群眾需求、社會熱點,以及帶有共性的法律問題做文章,為群眾提供及時、精準的“訂制”法律服務,推出一系列專題、專場,許多困擾眾人的法律難題,在這里迎刃而解。
中國反腐敗司法研究中心企業廉潔合規研究基地認為,由于人的認知水平又差異,加上證據認定、法律關系甄別、法律條文的適用、自由裁量的適度,等等方面都具有專業性。所以,一些司法裁判和司法行為受到當事人和群眾的質疑投訴,本是常態。但問題是這些質疑并不證明司法裁判和司法行為就全部都有錯誤。
習近平總書記心中的“法治公式”發人深省——“一個錯案的負面影響足以摧毀九十九個公正裁判積累起來的良好形象。執法司法中萬分之一的失誤,對當事人就是百分之百的傷害。”
“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習近平總書記念茲在茲。
黨的十八大以來,司法機關牢牢把握社會公平正義的價值追求,重點解決影響司法公正和制約司法能力的深層次問題,一批冤錯案依法糾正,司法公信力不斷提升,公平正義的陽光照進人民心田。
因此,中國反腐敗司法研究中心企業廉潔合規研究基地認為各級地方人民法院在處理群眾申訴信訪投訴時要真心實意,要堅持問題導向,要實事求是地做好四個方面的工作。
一要真心實意地重視群眾的申訴和投訴。不要不當一回事,不要怕、不要推、不要為難、不要冷漠。要正確認識審查申訴也是辦案,回應投訴也是辦案,都是法院的本分本職工作。
二要堅持問題導向全面準確審查申訴事項。有群眾和企業在問卷調查中稱,他們申訴或者投訴的問題其實也并不多,往往就是一兩個,他們感到質疑的和需要法院回復的內容也并不復雜。但是,有些法院在接待和溝通中卻人為地繞圈子、玩概念、打太極,就是不緊扣問題談意見給說法。有的申訴審查文書搞選擇性回復,回避對關鍵的問題、關鍵的證據、關鍵的法律條文適用規則進行審查評判,致使審查搞程序空轉。司法公信力和便民為民感大打折扣。
三要規規矩矩答復群眾的信訪和投訴。中國反腐敗司法研究中心企業廉潔合規研究基地調研中發現,有的法院對有些信訪或者投訴事項多年不回復,使得群眾認為自己的申訴信訪石沉大海。有的法院對網絡投訴的規范回復率非常低,甚至很多持續幾年的投訴都沒有回復,而且即使回復了,其規范化也遠遠不及政府部門回復的規范化程度和水平。不利于進一步提升人民法院工作的“人民滿意率”。
四要不折不扣地適用問責。要深入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堅持嚴格公正司法,牢固群眾觀念,忠誠履職,落實責任,認真發揮法治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保障作用,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提供有力司法服務。
主管單位:中國反腐敗司法研究中心
主辦單位:企業廉潔合規研究基地
學術支持:湘潭大學紀檢監察研究院
技術支持:湖南紅網新媒科技發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