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建設生態文明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近年來,湖南法院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充分發揮人民法院在生態文明建設中的職能作用,積極促推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用最嚴格制度、最嚴密法治保護湖南生態環境,助力湖南實現水清岸綠、江豚逐浪、麋鹿成群的生態美景。為總結環境資源審判經驗,加強以案釋法、以案促治,現發布9個湖南法院 2024 年以來審結的環境資源審判典型案例,彰顯湖南法院依法嚴懲生態環境違法犯罪行為及以高質量司法服務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助力建設人與自然和諸共生的美麗湖南的司法立場和價值導向。
本期刊登此次發布的環境資源審判典型案例四。
典型案例四
道縣檢察院訴某文旅局不履行法定職責行政公益訴訟案
——督促行政機關全面履職,強化紅色文化保護和利用
【基本案情】
中央紅軍長征一指揮部舊址于2021年被列為湖南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自列入文物保護單位以來,指揮部舊址未得到妥善管理和保護,部分石墩、木雕被盜,因年久失修,多處木質結構腐朽、斷裂,部分墻體坍塌,且未按要求配備消防設施設備。其間,某縣文旅局作為當地文物主管部門未切實開展文物安全巡查工作,未對文物破損和安全隱患組織整改,也未開展文物安全風險評估。2024年6月18日,某縣人民檢察院向某縣文旅局制發檢察建議書,督促積極履行文物保護監督管理職責。2024年8月15日,某縣文旅局書面回復稱其對革命文物進行了排查,待資金到位后進行搶修。此后,某縣文旅局對指揮部舊址并未采取實質性的保護措施。2024年10月30日,道縣人民法院受理縣檢察院對異地某文旅局提起的履職公益訴訟后,道縣人民法院承辦法官在開庭前、開庭后和判決后三次實地督查,先后提出克服資金困難優先實施文物安全工程、規劃建設黨建教育基地促進保護和利用等整改和發展意見,并多次督促某縣文旅局按照整改方案積極工作,最終安全隱患得以消除。
【裁判結果】
道縣人民法院經審理認為,某縣文旅局已采取整改措施依法履行職責,該行政公益訴訟的目的已經實現,依法可對本案終結審理。
【典型意義】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加強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弘揚革命文化,傳承紅色基因,是全黨全社會的共同責任。”案涉中央紅軍長征指揮部舊址由紅軍總政治部駐地舊址、紅軍最高軍事指揮部駐地舊址等多幢古建筑構成,同時又是紅軍長征過境某縣的紅色歷史重要見證,具有很高的紅色文物價值。
在本案中,人民法院全程監督,督促行政機關全面履職,紅色革命文物已得到保護,且結案后,人民法院繼續延伸審判職能,督促行政機關持續履職,做好行政公益訴訟“后半篇文章”。目前,該縣已經把該中央紅軍長征指揮部舊址作為黨建教育基地開始布展,賡續紅色文化,為遺址保護工作提供了寶貴的司法保護實踐經驗。
來源:湖南高院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