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行醫、虛假宣傳、術后維權難……近年來,醫美市場亂象頻出。
近日,市場監管總局、公安部、商務部、國家衛生健康委等十一部門聯合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醫療美容行業監管工作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就進一步加強醫療美容行業監管工作,規范和促進醫療美容行業發展提出一系列針對性舉措。
如今,“顏值經濟”蓬勃增長,人們對醫美的需求越來越旺盛。然而,醫美行業亂象叢生:說是醫療,卻不是為了治病;說是美容,卻動輒打藥開刀。以近些年的典型案件看,一些商業機構正是抓住了人們的愛美之心,毫無顧忌地打出了“醫美”的幌子。難怪一些業內人士直言醫美行業亟待規范。
因“黑醫美”而致殘甚至死亡的案例頻現。或傷及“顏面”,比如有消費者在網上搜索到排名靠前的北京某醫療美容診所,花近8萬元整容卻落下9級傷殘;或危及性命,比如一名19歲女孩在私營醫美機構做抽脂手術后3天繼發感染死亡……類似的醫美事故不勝枚舉。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非法行醫、假貨頻現、虛假宣傳、價格欺詐……這些行為不僅嚴重侵害消費者的合法權益,還破壞整個行業的健康發展。持續強化監管力度,進一步嚴把行業準入關,可謂“迫切且必要”。
《意見》的出臺,對強化醫美行業監管作出了較為全面的規范,有以下三個亮點。
首先,明確了醫療美容服務屬醫療活動。《意見》對強化醫療美容行業監管工作作出了較為全面的規定,明確醫療美容服務屬于醫療活動,必須遵守衛生健康有關行業準入的法律法規。這也糾正了過往在醫美與生活美容管理上的一些誤區,極有針對性。
其次,多部門共同參與、齊抓共管。《意見》著重強調跨部門綜合監管,從登記管理、資質審核、“證”“照”信息共享、通報會商、聯合抽查檢查、協同監管、行刑銜接等多個維度同時發力,構建了貫通協同、高效聯動的監管體系。此外,《意見》還明確,在確保監管效果前提下,盡量減少對相關市場主體正常經營活動的影響;形成以監管促發展的良好態勢。
第三,提醒消費者進行醫美消費時要擦亮雙眼。《意見》倡導在生活美容機構張貼“不得提供醫療美容服務”等警示語,引導生活美容機構依法誠信經營,不得違法從事或者變相從事醫療美容活動。消費者要選擇有正規資質的美容醫療機構和有從業資格的醫美人員,千萬不要圖便宜。此外,還要注意合同、知情同意書等文件中風險告知及責任承擔的條款,不能隨意簽字。
醫美行業早該與“野蠻生長”狀態告別了。相信有了更為明確的行業指導,有了更加有力的跨部門綜合監管,醫美行業將會更加健康、規范發展。
來源: 中國市場監管報 (作者 辰彤)
主管單位:中國反腐敗司法研究中心
主辦單位:企業廉潔合規研究基地
學術支持:湘潭大學紀檢監察研究院
技術支持:湖南紅網新媒科技發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