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北京市檢察院了解到,檢察機關通過建用“涉安全生產特種作業操作證”類案法律監督模型,從一張假證二維碼,倒查20多個假冒國家官方網站,發現1.9萬余條偽造證件信息,并由此深挖出特大跨省偽造涉安全生產特種作業操作證黑色產業鏈,助推全市安全生產和火災隱患大排查大整治。
2023年1月17日,西城區應急管理部門在工地對作業人員的特種作業操作證進行查驗時,白某某卻對證件細節支支吾吾、含糊不清。后經與外省應急管理部門確認,白某某的特種作業操作證系偽造證件。
應檢察機關要求,應急管理部門及時向西城區公安分局移送線索。進一步調查后,果真從白某某微信聊天記錄里,查詢到其花費500元找他人代辦假證的事實。更令人瞠目的是,辦案人員在掃描白某某所持假證所附二維碼時,跳轉至一個關聯網站,該平臺與國家應急管理部官方平臺高度雷同,但實際卻是假冒的“李鬼”。“這種制、售、驗一條龍的行為,恰恰說明了背后絕不僅僅是個別小作坊式的制假販假那么簡單,一定形成了黑色產業鏈。”西城區檢察院第七檢察部副主任施亮說。
檢察機關運用涉案人員微信聊天、轉賬記錄及公安機關網安部門提供的數據與相關部門的官方數據進行比對、排查,果然核查出大量持有假證作業的人員。后經檢警雙方溝通配合,2023年5月,西城分局辦案民警前往多個省份一舉抓獲十名造假、販假上游犯罪分子,并陸續查獲數名“中間商”。期間,多達21個仿冒應急管理部、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和多個省份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門的證件查詢網站頁面被鎖定。
市檢察院第十一檢察部檢察官崔杰介紹,為在最短的時間內精準排查,檢察機關創新建用“涉安全生產特種作業操作證”類案法律監督模型,通過智能檢索分析過濾,以數據——證據——事實層層遞進方式開展能動履職。自四月底模型應用以來,排查出的線索迅速移交給了涉及在建項目的轄區檢察院。截至6月15日,經全市檢察機關建議行政執法機關移送公安機關后,查獲涉假證案件立案87件159人(刑事立案36件101人,行政立案51件58人),涉及全市13個區的40余個工地,查獲扣押偽造的特種作業操作證書140余張。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
主管單位:中國反腐敗司法研究中心
主辦單位:企業廉潔合規研究基地
學術支持:湘潭大學紀檢監察研究院
技術支持:湖南紅網新媒科技發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