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8日,廣西壯族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全區法院開展“企業清淤”執行專項行動優化營商環境有關情況,并公布10起典型案例。
今年以來,全區法院以高質量執行護航企業健康發展為目標,以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為主線,以集中解決當前企業發展面臨的突出困難問題為導向,開展“企業清淤”執行專項行動,針對2019年1月1日以來涉企未執行完畢案件進行集中梳理,重點清理查封有財產特別是查封有不動產(土地房產)的涉企案件、當事人信訪的涉企案件、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關心關注的涉企案件、對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有一定影響的涉企案件。
“專項行動開展以來,全區法院高度重視,制定方案,倒排工期,掛圖作戰,通過‘企業清淤’執行專項行動助力優化營商環境工作取得明顯成效。”會上,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專職委員劉擁建介紹,截至10月31日,共梳理近四年來涉企業無財產可供執行案件372337件,已基本清理完畢,共梳理涉企業有財產可供執行案件44394件,已結41040件,執結率92.4%,執行到位金額180億元,通過網絡拍賣處置房產、土地使用權等不動產23981件(次),拍賣成交金額累計63億元。
據介紹,專項行動期間,全區法院多措并舉、齊心協力營造好廣西一流法治化營商環境,為高質量發展保駕護航、助力添彩。強化善意文明執行,盡量采取“活封”“活扣”方式,提高債務人生存和債務履行能力,共對執行標的采取“活封”“活扣”措施8124次;深化執行和解機制等柔性執行方式,促成15893件案件當事人達成執行和解,涉及金額101.8億元。突出涉特殊主體、關鍵市場要素案件清理,強化行政機關的表率示范作用,今年行政機關以自動履行、執行和解、分期履行等方式結案538件,到位金額1.5億元;加大涉案土地使用權、房產等處置力度,助力推動市場要素資源暢通流動;加大刑事涉財產執行案件尤其是涉黑惡財產刑執行案件的清理力度,維護市場公平競爭環境。
誠實守信是營商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全區法院嚴厲打擊逃避執行、規避執行、抗拒執行等違法行為的同時,加大信用修復激勵機制建設。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依托社會信用體系平臺,定期推送失信人名單,今年以來全區法院累計發布失信被執行人名單9.17萬例,3.13萬名被執行人因聯合信用懲戒自動履行法律義務。加強公安、檢察、法院協作配合,對有能力但拒不履行生效裁判、采取暴力手段抗拒執行、通過轉移隱匿財產方式逃避執行等情形堅決予以打擊,共拘留被執行人787人,判決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罪20例;開展打擊被執行人違反限高令乘機專項整治行動,對涉及的616條線索共369人進行專項排查整治,采取約談措施72人,納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116人,罰款2人。為助力誠實而不幸企業渡過難關,全區法院立足減存量,對于履行完畢或破產出清的被執行人依法退出失信名單,共屏蔽(撤銷)失信被執行人34596人次;立足“控增量”,慎用納失措施。
與此同時,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部署開展“執行規范化建設年”活動,重點對文書格式統一、執行各環節行為規范、管理機制等方面內容進行健全和完善;組織開展針對案款發放、終本案件管理、執行監督、評估拍賣等重點環節專項督查,防范減少執行領域不規范行為,保護各方當事人合法權益。
來源:廣西高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