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9月29日,宜昌市西陵區人民法院分別在宜昌市興山縣人民法院、宜昌市遠安縣人民法院公開開庭審理了兩起電信詐騙案件。兩案的被告人人數共29人。
這兩起案件均為冒充醫師“網絡問診”并高價售賣保健品的電信詐騙案件的分案,本起詐騙案件中,公安機關移送公訴機關審查的犯罪嫌疑人多達142人,是目前宜昌法院審理的電信網絡詐騙案件中作案人數最多的案件,也是西陵法院審理的涉案金額最大的電信網絡詐騙案件。為保證審判質效,該案采取分案起訴、審理的方式。
公訴機關指控,2018年10月至2020年11月,周某某組織張某、柯某某、李某(以上均已另案處理)等人,通過詐騙話術訓練后,有預謀地在電信互聯網絡上對不特定被害人發布廣告,以冒充醫生問診等方式,將低價購進的不具有藥品功能的保健品、食品捏造為壯陽補腎、治療性功能的中藥,詐騙他人高價購買,從而獲取非法利益。期間,形成了以周某某為首,張某、柯某某、李某等人為部門經理,被告人鄒某某、黃某、袁某等人為組長,被告人舒某、盧某等話務員為成員、周某某、萬某某等人為財務及收款人員的詐騙犯罪組織。在周某某的組織、領導下,張某、柯某、李某等部門經理負責管理各部門話務組,各組長負責管理組內的話務員,各組話務員負責具體實施電信網絡詐騙活動。
通過上述網絡詐騙活動,周某某團伙共騙取遍及全國的不特定被害人共計37942人次,詐騙金額共計人民幣5746.0208萬元。其中首要分子周某某、三名主犯張某、柯某某、李某已在宜昌市中級人民法院受審并被判決有罪,該案判決現已生效。
此次開庭根據各被告人的關押地分別在興山法院和遠安法院進行審理。案件即使是分案審理,開庭人數仍然眾多,且因為在異地開庭,西陵法院制定了詳細的庭審應急預案,提前與兄弟法院溝通協調開庭場地,部署警力,了解和配合當地防疫政策,將每名被告人的看管工作進行細化,以確保審判活動安全、有序進行。
開庭審理過程中,合議庭組織控辯雙方緊緊圍繞爭議焦點進行法庭調查,并針對定罪、量刑等充分發表了意見,充分保障了被告人的訴訟權利。各被告人對自己的犯罪事實均供認不諱,并認罪認罰,經過兩天的開庭審理,庭審圓滿結束。
鑒于案情重大復雜,該案將擇期宣判。
法官提醒:當前,網絡搜索引擎的發展暢通了大眾高效便捷獲取信息的途徑,很多患者會在網上尋求治療方法,進行網絡問診。有些不法分子將問診廣告、鏈接發布到百度、抖音等平臺上,誘使被害人點開鏈接、添加客服微信進行咨詢,隨后通過采用固定詐騙話術和營造虛假朋友圈、虛構醫療效果的手段騙取患者信任,利用患者求醫心切的心理,高價售賣毫無治療效果甚至會使病情加重的藥物,在詐騙患者錢財的同時,延誤患者的治療時間,損害患者健康。因此,廣大群眾在進行網絡問診時,一定要擦亮雙眼,不要盲目輕信網絡上所謂的“醫師”,要提高辨別能力,選擇正規的醫療機構進行問診。
【湖北宜昌中級人民法院】
主管單位:中國反腐敗司法研究中心
主辦單位:企業廉潔合規研究基地
學術支持:湘潭大學紀檢監察研究院
技術支持:湖南紅網新媒科技發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