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加強財政評審領域監督
數字賦能保障資金安全
“財政評審管理系統提示預警,某項目在中介一審環節顯示任務進度為320%,已嚴重超期。”不久前,湖南省長沙市財政評審中心工作人員接到系統預警提示,隨即申請召開線上項目會商會議。很快,各方代表在“云端”會議室里實現無障礙跨省交流,相關問題也被逐一解決,施工單位代表對高效便捷的政務服務和陽光透明的評審流程表示非常滿意。
財政評審結論作為政府撥付資金的重要依據,關乎各方利益,是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的重點領域。長沙市紀委監委堅持以信息化、智能化賦能財政評審監督,聚焦財政評審標準不一、時效過長、權力尋租等問題,指導推動市財政評審中心將信息化系統從1.0升級到3.0,提升監督的精準性、有效性,通過數字賦能織密財政資金“安全網”。
“項目從進窗登記到出具評審報告的六大流程、189個環節中,隨時可發起線上會商,實現‘云端’操作有錄像、有記錄,評審公開透明。”該項目建設單位負責人告訴記者,信息化、規范化的評審流程有效避免了線下工程與評審人之間的人情往來,推動評審公平公正。
“中心每年需要評審政府項目資金高達700億元,信息化監管是提升財政評審質效的有效路徑。”長沙市紀委監委駐市財政局紀檢監察組負責同志介紹,信息化系統3.0版本實現了線上預警提醒、預約對審、中介考評、線上視頻對審、評審數據分析、評審指標分析等10余項功能,推動建立內部權力運行可查詢、可追溯的反饋機制,實現全程留痕和制度約束,保障依規依紀依法評審。
長沙市財政評審中心有關負責人介紹,中心根據大數據分析進行“精準畫像”,及時發現處理相關問題,并對評審標準執行不一的中介機構和評審員采取通報批評、扣減費用、降級、暫停抽簽資格、列入“黑名單”等處罰措施,提高其違法違規成本。據統計,該中心2022年降級處理了2家中介機構,54家中介機構被要求暫停服務進行整改。
為確保評審時效,該中心通過線上系統設定各業務環節的超期預警,將日常監督落實到每個評審環節。在長沙市紀委監委監督推動下,該中心修訂完善市本級財政評審管理辦法等60余項制度,全面推行項目評審無紙化流轉,官網公開評審標準、移動端審批流轉,單個項目審批時間同比縮減20.5天,評審時效提高15%,實現了“信息多跑路、人員少跑腿”。
來源:中國紀檢監察報
作者:陳泉 劉建軍
主管單位:中國反腐敗司法研究中心
主辦單位:企業廉潔合規研究基地
學術支持:湘潭大學紀檢監察研究院
技術支持:湖南紅網新媒科技發展有限公司